close

[閱讀心得] (懸疑) 『墜落之前』(諾亞.霍利 / 皇冠 / 2017)

 

《墜落之前》+書腰立體書封  

 

感謝皇冠文化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其實當時會報名本書的試讀,最主要的原因是事件場景設定在「飛機」上的緣故。像是飛機、列車、船舶等這類交通運輸工具,其本體基本上就是屬於一個封閉且受限的空間,因此事件的發生不論是作案或是解決,某種程度上都受到相當的限制。再加上案發時多半處於「行駛運作中」的情況,等於是在先前的閉鎖性之上又再增添一層規制的枷鎖。這樣處處被侷限的環境設定得以讓故事整體增加懸疑性和獨特的空間氛圍。

 


但直到閱讀本書到某個階段,才發現劇情走向和先前所期待預想的大不相同。

 


一架屬於媒體大亨大衛‧貝特曼的私人飛機即將從瑪莎葡萄園島啟程飛往紐約。除了大衛的妻子瑪姬、一雙兒女、私人保鑣以及機上連同機長在內的三名機組員外,大衛的友人實業家班‧基普林夫婦,還有一名因偶然的機遇而被瑪姬邀請同行的畫家史高‧柏洛茲,總計11人搭上了這班將眾人導向駭人結局的飛機。

 


就在起飛十六分鐘後,這架飛機意外失事墜海。無名畫家史高和大衛之子JJ成為這起劫難唯二的生還者,背負媒體鉅子之子勇渡寒冷的海水最後因而獲救的史高頓時成為媒體及輿論的英雄。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政府相關單位嚴密的調查以及世人驟變的態度。

 

身為無名畫家的史高,為何能引起瑪姬的興趣被邀請上機?他在乘客中顯得格格不入的身分立場突然成為眾人質疑的焦點。生還者之一從英雄跌落成嫌疑人,而大衛幸運的兒子JJ年僅四歲,歷劫歸來後受到重大刺激的他封閉了自己的情感,也讓調查單位難以取得機上當時經過的相關證詞。

 


懷抱不同心思的人們開始聚集在史高和JJ身邊,各種喧騰的陰謀論大舉侵入了兩人的生活。就在此時,史高過去的一批繪畫創作被人深入發掘,意外從其中發現了史高曾投入災難相關主題的創作,而其中一幅畫,正是飛機空難的景象......。

 


從故事的開始到飛機遇難,實際上過程相當的快速。在謎團上也很快的依序聚焦在「當時的飛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史高究竟是英雄還是主謀」(後續又延伸出史高為何要繪製災難主題的畫)之上。這也是本作和我先前預想走向不同的一個開始,隨著之後各支線的開展,才領會到比起事件主體懸疑性的塑造,作者原來將作品的重心配置在這些地方,也就是不論是作為讀者的我們,或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們都忽略的「背後發展」。

 


在事件發生之後,故事主要藉由現在的時間點與事件前每個乘客的背後故事交織組成。平時喜愛懸疑作品的讀者想必在這個階段就會開始期待能從中發掘出多少相關的線索,只是隨著故事進展,我想結果將大大出乎眾人意料之外。

 


事實上我在撰寫心得時相當煩惱該不該把這些層面的體認寫出來,畢竟若是被人誤解的話,也許會產生一些對本作先入為主的減分印象。但基於這種構成是我個人認為本作最為特別的一點,因此還是盡可能想持平地表達這種感受。

 


其實比對前面的心得部分,應該多少可以了解到作品的懸疑性並非以我所期待的那樣藉由空間的閉鎖和周遭人士未知的真面目來佈局。雖然這麼說對出版社以及眾多給予本作好評的西方媒體很不好意思,但相對來說,不管是事件還是劇情的進展,甚至是我認為特別的著眼點等在描繪上都是比較平淡的。不管是在閱讀的過程還是讀完的感想回顧中,都讓我覺得相當意外,為何眾家幾乎都將本作掛上「懸疑驚悚」、「震攝」、「精彩刺激」等華麗的評價,但事實上是如此嗎?就我的讀後感受來說是不足的。

 

 

那麼本作的特別之處究竟在哪?我認為是透過平實的人生描寫顯露出命運路途上的無常感。因此,閱讀本作不但沒有讓我感受到西方媒體評價的那種驚險刺激感,反倒是墜入一片平靜但深厚的思考漩渦之中。

 


在真相揭曉之前,有多少人會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一個原因」引發了事件,機上的成員又怎麼能預想到因為自己與他人的決定在冥冥之中有了交集,才進而將眾人導向一場未知的意外。

 


至於在正式閱讀之前對本作抱有各種自身喜好和價值觀衍生出的期待的我,不就和故事中的政府調查單位及媒體輿論一般,以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評判整起事件的前因後果?一般來說,讀者對於作品的表現理所當然會有各式各樣的想法跟表述,但除非作者本身有明白的闡述,不然透過文本去解構作者的想法,其實還是會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差。因此我不會武斷地去認定這是作者想呈現出的一個議題,但我確實從作品的建構中感受到對於我這一類的讀者,或者說是存在著相同思考邏輯的人相當大的嘲諷和反思。

 


因此,與其說本作的謎團是建立在「引發空難的真相」和「主謀的目的」,我倒認為是歸結於如此淡薄卻又容易讓人忽略的人生百態。因為空難中奪去兩位於媒體、財經、政界有深厚關係的重要人物,因為倖存的是繼承龐大財富的遺孤和一名來路不明的無名畫家,因為這個畫家還存在著曾創作一系列災難畫的詭異背景,才讓故事中的大眾以及我們讀者「擅自」為它們編排出各種曲折離奇的複雜關係。

 


但事實上,回顧我們周遭的生活,許多事物不都是源自於眾人看似平淡的生活,只因為眾多因子在我們未能充分關注的幕後默默運作,連結起平凡人未能理解及看透的因果律脈絡,才連帶導引出最後的結局。在我們參與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將各種不同的思維看法參入其中,讓原本看似難解的謎團變的更加艱困。但暫且忽略幕後因果律的牽引,單就事件主體而言可能是相當單純的。在故事之中,我特別能夠從兩位倖存者史高和JJ與周遭眾人的心境對照下體會到這一點。單純的本心與繁雜心態的相互映照,在故事中掀起一股處事的無奈和大眾意識的集體焦慮,相形之下不只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也如同我在前面所說的一樣,讓我感受到一股巨大嘲諷的回擊。這是我認為在《墜落之前》這本作品中比起事件的懸疑性本身更值得向大家推薦品味的一個特點。

 

 

 

 [劇情簡介]

墜落之前16分鐘,機長向乘客保證安全無虞。
墜落之前24小時,他不知道他會搭上一班失事的飛機。
墜落之前的許多年,他畫下飛機墜落的那一刻……

  一個濃霧彌漫的夏夜,一架載有十一名乘客的私人飛機從瑪莎葡萄園島起飛,準備前往紐約。機長向乘客保證,大霧並不會影響飛行,然而在十六分鐘後,飛機墜入海中。沒沒無聞的畫家史高與媒體大亨家族的四歲男孩奇蹟似地生還,男孩也因此成為龐大財產的唯一繼承人。

  除了媒體大亨一家四口,機上還載有華爾街鉅富和他的妻子、人稱「不死鳥」的保鑣老手、玩世不恭的年輕副機長、剛經歷失戀的女空服員,以及飛行經驗豐富的機長。如今這些人全成了海底魚蝦的飼料,而他們複雜的來歷,更讓整齣悲劇多了層神秘的色彩。

  媒體炒得沸沸揚揚,陰謀論四起,史高一邊安撫事發後變得沉默寡言的男孩,一邊必須面對輿論的質疑。飛機失事也許是意外,但要怎麼說明與其他乘客素不相識的史高,會與影響世界的兩大巨頭共搭一班飛機?又要怎麼解釋史高在搭上飛機的許多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創作飛機失事的畫作?

  或許,你所認為的巧合,其實都不是巧合。


  因為偶然加上偶然,就會成為必然。

 

 

[作者簡介]

諾亞.霍利 Noah Hawley

  1967年生於美國紐約,身兼電視、電影編劇、製作人以及暢銷作家,曾榮獲艾美獎、金球獎、美國筆會文學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皮博迪獎等各種獎項。

  他曾為電影《偷情謊言》(Lies & Alibis)編寫劇本,並擔任美國廣播公司影集《我們這一代》(My Generation)、《非凡女警》(The Unusuals)的策畫、執行製作及節目統籌,也是熱門影集《尋骨線索》(Bones)的編劇及製作人。目前則擔任福斯電視網影集《冰血暴》的執行製作、編劇和節目統籌,該劇贏得艾美獎最佳迷你影集、最佳選角以及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備受好評。

  霍利撰寫過四部小說,2012年出版的《好爸爸》(The Good Father)被《出版家週刊》選為當季十大文學小說,並賣出多國版權,其中英國版並入選「理察與茱蒂」選書,狂銷超過十萬冊。

  《墜落之前》書稿尚未完成,便成為法蘭克福書展最受矚目的重點大書,以高價售出各國版權,電影版權更在書稿釋出一週後,迅速由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競標買下。出版後全球書評更是讚不絕口,並勇奪2017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紐約時報》譽之為「2016年數一數二的頂尖懸疑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車道JAZZ阿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